基于社交的图书馆知识空间建设学术研讨会报道

     

2016年519日上午,由BALIS管理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联合北京超星集团举办的“基于社交的图书馆知识空间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春鸿主持      

                

BALIS管理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黄朴民致辞。      

                     

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川、江西等国内100多所知名高校的400多名领导、专家及相关负责人。      

                     

会议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建设新型数字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体系,提出了以开辟主题阅读、专题服务为核心的图书馆推荐阅读新思路以及未来图书馆的知识空间建设与应用探索。在本次会议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图书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专家教授以及超星公司董事长、副总经理及云舟产品经理发表了重要讲话。      

 

超星集团云舟产品经理张黎详细介绍了云舟的应用方法、产品理念及设计思想,他指出云舟是一个集合空间、平台与社交三位一体的产品。云舟是一个陪伴终身的知识管理空间、知识重构的专题应用平台以及知识交流的学术共同体,为图书馆及其用户提供永久的知识空间、专题创作的工具以及学术交流的平台。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陈进认为大学图书馆应当成为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大学图书馆发展到今天亟待转型和创新。他认为,图书馆要寻求创新必须要以读者需求、服务能力、服务条件的“三元聚焦”工作原则为基础进行思考,从而提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与转型必须同时结合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建设虚拟空间平台系统,打造知识服务平台系统,从而让服务绑定社交,让资源转化为知识。        

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超星集团副总经理叶艳鸣从图书馆的两大核心问题,即“如何获得阅读资源以及如何把资源用起来”出发,提出“十三五”背景下图书馆要做的事情就是重构“互联网+”下的全新知识服务体系,并指出了自主性、嵌入式、个性化的知识服务空间体系是一种“互联网+”下的图书馆服务新体系。而云舟产品的知识服务空间体系凭借其基于社交空间的知识传播与分享方式,将开辟全新的服务方式,大大提升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率,其线下+线上一体化的全时空、全终端、全网络的特点,也将促使图书馆服务工作从到馆为主转向网络服务为主。        

原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馆长颜务林指出,云舟对数字图书馆将是一场革命。他立足当前图书馆存在的利用率下降,参考咨询下行,学科服务内热外冷,图书馆网站被冷遇以及图书馆资源缺乏特色等现实问题,分析了云舟在空间、资源、服务三个维度上对数字图书馆的革命性影响,并提出了以专题建设来打造域空间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咨询部张琳老师就云舟产品在图书馆的应用进行了现场演示,通过云舟产品建设的入馆教育专栏,将为新生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及服务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杨晓光认为,在当前图书供给增长而消费下降的不平衡发展的现实条件下,未来的图书馆应当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实体空间思维向数字空间思维转变,二是实体空间的资源利用向社交推动的资源利用转变。从而提出要让数字资源与空间相结合,从而促成学习、科研及阅读空间的社交未来图书馆模式。在此基础上,他指出云舟是一种知识空间、组织和分享系统,在此平台上可以进行知识仓储、知识重构和知识传播。云舟的空间特性可以拓展图书馆服务的新阵地、进行知识的自主创编以及发展社交推动的阅读推广新形态。        

在会议上,来自图书馆业界人士及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与交流,提出了基于社交空间的“知识服务空间”建设的新思路和新工具,这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数字图书馆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撑,为全面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提供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