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三周年之际,由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图书馆工作研究分会、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承办的“书藏万象 智启新航:古籍整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于4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支晓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耀天,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等嘉宾出席会议。来自京内外高校图书馆馆长及业务骨干代表、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100余人参加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牟锋主持。

会议现场
支晓强代表学校发表致辞。他指出,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对古籍整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做出了重要指示。三年来,中国人民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挺膺担当奋进,各方面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他强调,要大力推动古籍保护修复从“经验主导”向“科技驱动”全面转型,以科技赋能古籍保护修复,让修复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要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丰富内涵和价值理念,推进数字化资源的汇聚共享和开放利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要牢牢把握中国人民大学新时代多校区发展战略,以建设通州校区图书馆为契机,一体化建设古籍修复中心和实验室,积极探索古籍事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支晓强副校长致辞
张耀天代表北京市教委、北京高校图工委发表致辞。他指出,北京市已全面启动古籍工作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首都各高校图书馆肩负重要使命,未来需在多个领域深化合作。一要根据馆藏古籍实际,健全覆盖古籍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完善古籍保护长效机制,确保古籍实体安全与长效保护;二要充分发挥北京高校图工委统筹职能,整体打造“一馆一特色,区域一盘棋”发展态势,持续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探索古籍保护工作的创新性科学应用;三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古籍修复、出版及数字化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探索本硕博人才培养机制;四要高标准建设古籍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打破“藏用壁垒”,创新"古籍+"活化模式,实现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

张耀天副主任致辞
魏崇代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发表致辞。他指出,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推进,全国各级各类古籍存藏机构已逐步建立起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分级分类的保护工作机制,在古籍普查、保护修复、整理出版与活化利用等诸多关键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果。他强调,高校既是古籍保护的重要阵地,也是人才成长的摇篮,肩负着双重使命,在持续推进古籍保护工作纵深发展的同时,还要致力于培养符合古籍保护实际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古籍保护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他期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与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为代表的高校图书馆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并肩,共同推动古籍保护事业迈向新的高度,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魏崇副馆长致辞
陈建龙代表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发表致辞。他立足时代前沿,提出前瞻性的战略建议:在数智化浪潮蓬勃发展的当下,高校图书馆应精准锚定古籍工作的前行方向,将古籍典藏打造成为彰显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鲜明标识;深度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通过技术赋能持续挖掘创新突破口,充分激活古籍承载的文化育人潜能;将古籍工作深度嵌入信息服务体系,从多元视角开拓古籍活化利用新路径,构建起支撑高校教学科研创新发展的强劲动能,为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筑牢坚实根基。

陈建龙馆长致辞
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张志清、中山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林明、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伯岳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张斌分别作主旨报告,聚焦新时代古籍保护事业发展的关键议题,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修复伦理、整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不仅精准把握当前古籍事业发展现状,更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方面提出了诸多创见,共同构建古籍保护的理论框架,共同谋划事业发展的未来路径,为古籍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学术引领。

报告人张志清、林明、姚伯岳、张斌
武汉大学图书馆古籍整理与保护总监黄鹏、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韩松涛、吉林大学图书馆古籍与特藏中心主任王丽华分别结合本馆实践,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古籍整理的学术价值、实践经验和创新理念。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张美芳、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魏成光、复旦大学图书馆暨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陈熙聚焦少数民族古籍、近现代文献及近代中国古旧地图的修复保护,系统介绍了关键技术、材料应用及实践案例,为古籍修复研究提供了多元视角和方法论支撑。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史丽君、上海图书馆研究员夏翠娟、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李丹分别从价值挖掘、传播利用、教学育人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思路,为古籍的传承与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模式。

报告人黄鹏、韩松涛、王丽华

报告人张美芳、魏成光、陈熙

报告人史丽君、夏翠娟、李丹

会议主持人牟锋、王显芳、别立谦、于兆军、黄金东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作为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及北京高教学会图书馆工作研究分会的秘书处、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管理中心,在推动和协调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创新转型工作中,起到了中心枢纽的关键作用。本次学术研讨会的顺利召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深化古籍整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发展的务实行动。未来,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将持续团结奋进、砥砺前行,推动古籍的整理研究、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携手共绘传承中华文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光辉篇章。